抖音短視頻補貼計劃大盤點,哪些平臺還有紅利?

2019-09-10 17:47 評論 0 條

抖音短視頻補貼計劃大盤點,哪些平臺還有紅利?

“現在做短視頻還有紅利嗎?”“哪家的補貼更好?”幾個不同品類的創作者朋友在卡思數據的官方交流群里熱切討論著,很是熱鬧。

為了搞明白這些個問題,我們當即整理了市面上各家平臺還在繼續的補貼計劃,據不完全統計,得出以下結果(我們將現金補貼做了加粗處理):

對創作者來說,短視頻紅利肯定是存在的,平臺與創作者保持著互相依賴、共生共榮的關系,拓寬內容產業的邊界與可能性。

aibo712

而就目前整個內容生態中娛樂類內容同質化嚴重,垂類強頭部內容缺位,內容形式/視頻手段較為單一的狀態下,可以肯定,平臺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內(卡思數據保守估計至少1年)都將利用各種鼓勵措施來激發創作者的優勢,推進內容產品在整個生態中的完成度。

那么目前的補貼現狀如何,當下我們可以從哪入手獲取這部分紅利呢?

一、短視頻紅利現狀

我們可以從上表中看出一些規律。

比如平臺普遍不再將現金作為作為優質內容的主要鼓勵手段,正在進行的也僅有西瓜視頻“萬花筒計劃”、好看視頻“vlog蒲公英計劃”、企鵝號“TOP”計劃、愛奇藝號“聚焦短視頻計劃”

在鼓勵措施上,平臺逐漸將關注點放在了內容、變現指導上,即內容消費閉環的功能搭建、用戶消費行為養成、創作者商業資源扶持、創作指導、變現收益加成等方面。

一方面,平臺專注于內容變現、收回現金補貼的舉措不僅清洗了羊毛黨,保護了平臺資產,也維護了創作者的利益和積極性。

另一方面,鼓勵內容變現也意味著提高了創作者的生存門檻,內容質量不再是交差了就好,而是真的具有傳播及討論價值。補貼形式走到這一步,說明平臺有優化內容水平的需求,行業進行到了淘汰低質創作者的階段。

此外,短視頻的補貼對象也發生了變化,除了全體創作者外,某些特殊群體,如垂類(美妝)、vlogger、大學生、頭部創作者得到了重點“關照”。

二、如何準確嗅到短視頻紅利?

補貼措施通常被用來達成階段性目標、調整生態而存在,內容行業當然也是如此。在平臺發起的補貼計劃中,卡思數據認為其按類型可分成季節型與平臺發展階段型。

平臺于每年固定節點推出的季節型補貼除了短時沖量,完成一個個“小目標”之余,也培養了創作者的創作習慣。而除此之外更多補貼則由平臺戰略布局與生態維護而產生。

平臺初期需要補貼策略來跑馬圈培養內容生態,此階段需要更多內容來吸引用戶。中期需要調整戰略方向及穩固創作者,篩選內容特色(鼓勵單一品類),解決創作者與平臺雙方的依賴程度(變現扶持)等。后期豐富平臺品類(鼓勵冷門品類),為戰略規劃輸送人才等。

補貼在平臺及項目的不同階段分別承擔不同的重任。

我們也看到,vlog作為從去年開始火熱的品類,得到多個平臺的青睞及搶奪,而自“露露事件”后,平臺“補貼創作者”的計劃普遍向上轉移成為了“補充優質創作者“,此類種種。

補貼及紅利的蹤跡并不難察覺,只要準確定位品類、平臺、行業的發展階段即可快速判斷接下來蛋糕在哪,找出瓜分蛋糕的工具。這樣創作者也能早做規劃,有備而來。

三、垂類的分化:創作者對的紅利各不相同

當然不同品類的創作者對紅利的口味也不同。

娛樂類內容與碎片化觀看模式天生契合,在流量上更占優勢,也更擅長走營銷路線,那么大部分娛樂品類的創作者可能更傾向于商業合作、聯合宣發等方面的資源。也因對平臺依賴較深的緣故,娛樂類內容將更注重變現支持。

而母嬰、育兒、汽車、財經等高度垂直的內容則更喜歡社交平臺、社區及較長視頻平臺的資源,電商、付費對它們來說或將是更契合的變現模式,其背后傳統行業的產業鏈非常完整,但其數字化的過程太過初級,這些垂類內容的規模化變現還需要行業自己的努力。

如果你對抖音運營和自媒體運營有遇到什么疑惑,可以加我的微信:1967923058 我做這塊好幾年了,有一些經驗,能幫則幫。備用微信號:3375198151?免費領取自媒體和抖音運營學習資料

版權聲明: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,歡迎分享本文,謝謝支持!
轉載請注明:抖音短視頻補貼計劃大盤點,哪些平臺還有紅利? | 邢臺一天SEO博客
分類:抖音運營 標簽:

發表評論


表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