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配音的語言松弛
與舞臺上的要求正好相反,后期配音絕對要松弛自然。因為話筒的性能高度敏感,縮短了演員與觀眾的空間。不要求音調與音節的伸展,別刻意追求音色響亮清甜,任何夸張與做作都會失真,聲音狀態應依照生活自然。
在舞臺上演出話劇的時候,對臺詞吾言適度地夸張,是為了使后排觀眾聽得清,得把字音加強,拉長,提高,強調語音共鳴、吐字咬緊、音量放出;但是到了錄音棚里,卻要有相反的要求:一切恢復到生活中的真實狀態上來。這自然是由于話筒及調音臺在起決定性的作用,任何一丁點夸張都會帶來不真實的效果,這就是影視與舞臺藝術在臺詞創作上的根本區別。
二、配音的聲音控制
用松弛自然的生活語言,絕不是廢除基本功訓練。松弛自然不能失去控制,松弛自然不能四聲混亂,松弛自然不能吐字含混,還要強調語言的分寸感,自然要注意語言的規范,有時比生活中還要收斂。
三、配音時的心理調整
在理解吃透原片的過程中,先從角色的行為模仿人手,然后跟蹤角色的思想行動,由表及里由內及外的推敲,把握行為邏輯和語言特征,沿著這條途徑進行再加工,形神兼備才能有語言生命。外語配音需要懂一點外語。
同演戲一樣,一切從角色出發。配音演員還要加上一條:向片中的角色演員*攏。任何企圖表現自己嗓音洪亮,技巧超群的雜念都應拋棄。因為銀幕上已經有一個形象在演戲,你只能順著他(她)的行為邏輯去配音,就連音色,哭笑聲都要模仿,只要把你變成了他(她)才能實現第一步的形似;即使原片角色的演員在表演上有公認不合理的(欠妥)的地方,你也要為他(她)合理化,然后用你的語言去彌補,只有這樣才能形神兼備。有了這樣的心理狀態,你才能配出有生命的語言。有性格的語言。才能防止“聲畫不貼” 或曰“聲像離股”。這需要參加播音培訓。
四、配音時的空間意識
有關的演員都站在話筒前,錄對白前心里要有個空間,可想象劇本中的規定情境,可參考銀屏上的循環畫面,無論影視配音,專業配音還是廣播劇,有內心視像才能有空間感,這樣與錄音師有機地配合,最佳的藝術效果才能實現。
這里所說的空間意識是指你雖然站在錄音棚里,卻要如同身在原片角色所處的空間那樣去說話。例如人在病房里交談和人在煉鋼爐旁交談的氣息狀況是不同的,人在喝茶時的交談與人在運動場上傳球時的對話也是不相同的,即所謂規定情境不同,語言形態亦不同。如果我們在配音時缺乏這種空間意識,也就缺少內心視像,即使一個字都不差,也并非完美的表達。空間意識也還可引伸出另外一種含義:配音演員同在話筒前,下句接上句的時候互相關照,語調語氣應搭上茬口,別顯得太愣,也不能因為有個別人的聲音太突出而破壞了整體效果。
聲音具有伸縮性和可變性,這就是聲音的彈性。有了彈性的聲音才能適應思想感情的變化,也才能適應講課內容的需要。
最后,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關于配音方面的知識,加威:3273437756,專業老師在線解答,更能領取免費學習大禮包。
評論已關閉!